牙龈发黑可能由外源性色素沉积、牙周疾病、重金属中毒、药物副作用或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外源性色素沉积:
长期吸烟、饮用浓茶咖啡或食用含深色色素的食物可能导致色素沉积在牙龈表面。烟草中的焦油与牙龈黏膜结合形成黑色素沉着,表现为点状或片状黑斑。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定期洁牙可减轻色素沉着。
2、牙周疾病:
慢性牙周炎或牙龈炎可能引发牙龈组织坏死,导致局部颜色变深。疾病进展时伴随牙龈出血、口臭和牙齿松动,可能与牙菌斑中的黑色素生成菌感染有关。需通过龈下刮治等专业治疗控制炎症,严重者需配合抗生素如甲硝唑治疗。
3、重金属中毒:
铅、汞等重金属在体内蓄积时,会在牙龈边缘形成蓝黑色线状色素沉着伯顿线。常见于从事冶炼、电池制造等职业暴露人群,或长期使用含金属劣质假牙者。需进行血尿重金属检测,确诊后需脱离污染源并使用金属螯合剂治疗。
4、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用米诺环素、氯丙嗪等药物可能引起牙龈黏膜色素沉着。抗疟药羟氯喹可导致牙龈蓝灰色改变,避孕药可能加重原有色素沉着。这类改变通常在停药后逐渐消退,用药期间需加强口腔卫生监测。
5、遗传性疾病:
罕见的遗传性色素沉着疾病如艾迪生病、黑素斑-胃肠息肉综合征可表现为口腔黏膜广泛性黑变。这类患者往往伴有皮肤色素沉着或其他系统症状,需通过基因检测和内分泌检查确诊,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建议每日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牙龈边缘,避免过度摩擦造成损伤。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摄入,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异常色素改变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出血、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科。对于职业暴露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癌筛查,工作时严格佩戴防护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