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里急后重感、腹痛及体重下降。症状发展通常从轻微不适逐渐加重至肠梗阻等严重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或排便次数增多。肿瘤刺激肠壁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部分患者会感觉排便不尽。这种症状易被误认为肠易激综合征,若持续超过两周需警惕。
2、便血:
肿瘤表面溃破时会出现暗红色血便,常与粪便混合。低位直肠癌出血量通常少于痔疮,但更持久,可能伴随黏液分泌。肉眼可见的便血应尽快进行肠镜检查。
3、里急后重感:
直肠肿瘤刺激肛门括约肌会产生频繁便意,排便后仍有肛门坠胀感。这种症状在肿瘤距肛缘5厘米内更明显,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
4、腹痛:
肿瘤增大可能引起左下腹隐痛或绞痛,肠腔狭窄时会出现阵发性加剧。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腰骶部,排便后暂时缓解。持续腹痛往往提示病情进展。
5、体重下降:
肿瘤消耗及进食减少会导致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可能伴随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此时多属中晚期,常见于未及时就诊的患者。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完善肠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术后需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伤口愈合,适量补充膳食纤维调节肠道功能,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人工肛门脱垂,定期复查监测复发迹象。心理支持对造口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可加入病友互助团体获取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