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效果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病毒基因型、患者免疫状态、肝脏炎症程度等因素。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优势包括免疫调节作用、有限疗程、不易产生耐药性,劣势可能包括不良反应明显、部分患者应答率低。
干扰素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乙肝病毒,对部分患者可实现表面抗原转阴或血清学转换。聚乙二醇干扰素是目前常用剂型,每周注射一次,疗程通常为48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及甲状腺功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情绪波动等,多数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
干扰素对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但对HBeAg阴性患者效果有限。亚洲人群常见的B、C基因型对干扰素应答率低于A、D基因型。基线ALT水平较高且HBV DNA较低的患者更可能获得良好应答。治疗24周时若乙肝病毒DNA下降不明显,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干扰素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出现发热可多饮水物理降温,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需预防感染。治疗结束后仍需长期随访,监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水平变化。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可能提高部分患者应答率,具体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