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通过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心律,严重者需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房颤通常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瓣膜病、酗酒等因素有关。
1、胺碘酮:
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发挥疗效。该药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能有效维持窦性心律。长期使用需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肺毒性,可能出现光敏性皮炎等副作用。
2、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通过抑制钠通道减慢传导速度,对阵发性房颤转复效果显著。用药期间需警惕致心律失常作用,禁用于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者。
3、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是房颤基础用药。可改善运动耐量并降低心肌耗氧,尤其适合合并冠心病或心衰患者。需注意可能引起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4、射频消融术:
对于药物难治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可隔离肺静脉异常电活动。手术成功率约60-80%,阵发性房颤效果优于持续性房颤。术后可能出现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需抗凝治疗3个月。
5、左心耳封堵术:
对于高卒中风险且抗凝禁忌患者,可通过植入Watchman装置封闭左心耳。该手术降低血栓栓塞风险的同时避免长期抗凝,需经食道超声评估封堵效果。术后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45天。
房颤患者需低盐饮食控制血压,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监测脉搏是否规整,定期复查INR值。合并糖尿病者需强化血糖管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建议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