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疱疹一般指带状疱疹,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缓解神经痛,必要时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表现为单侧簇集性水疱伴剧烈疼痛,早期用药可缩短病程。
1、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能抑制病毒DNA复制,适用于急性期带状疱疹。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前体药物,生物利用度更高。泛昔洛韦作用机制类似,服药频次较少。抗病毒治疗需在发疹72小时内启动,可加速皮损愈合,降低后遗神经痛概率。使用期间需监测肾功能,避免与肾毒性药物联用。
2、神经痛缓解药物
加巴喷丁通过调节钙通道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起始剂量需逐步调整。普瑞巴林作用靶点相似,镇痛效果更显著。两者均可能引起头晕、嗜睡,老年患者需防跌倒。严重疼痛可短期联用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但须警惕成瘾性。
3、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等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炎症反应患者,可减轻急性期疼痛和皮损肿胀。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通常与抗病毒药联用5-7天,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现象。长期使用需关注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
4、局部治疗药物
喷昔洛韦乳膏可直接作用于疱疹皮损,减少病毒扩散。利多卡因凝胶能暂时缓解局部疼痛,但避免大面积使用。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皮损未破溃期可冷敷减轻灼热感,破溃后需保持创面清洁。
5、辅助治疗药物
甲钴胺可营养受损神经,促进髓鞘修复。维生素B1联合B12对神经代谢有调节作用。部分中药复方制剂如龙胆泻肝丸可辅助清热利湿,但须辨证使用。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可加速结痂,针灸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缓解效果。
带状疱疹患者需保持皮损干燥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疼痛明显时可尝试冷敷或分散注意力法。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应充分休息,恢复期逐步进行肢体活动。高龄及免疫力低下者需警惕并发症,出现高热、视力变化或排尿困难应立即就医。疫苗接种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50岁以上人群可咨询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