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呕吐可通过转移到阴凉处、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服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中暑呕吐通常由高温环境、体液丢失、体温调节失衡、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转移到阴凉处:
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环境温度降低可减少热量蓄积,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
2、补充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少量多次饮用。中暑时大量出汗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引发呕吐反射。补充电解质能纠正内环境紊乱,缓解胃肠症状。
3、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颈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冰袋隔布冷敷。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能快速降低核心体温,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4、服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解暑药物,呕吐严重时可短期应用多潘立酮等止吐药。药物能调节胃肠功能,但需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成分不宜与头孢类药物同用。
5、及时就医:
出现意识模糊、持续高热、抽搐等症状时需立即送医。严重中暑可能引发热射病,需静脉补液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儿童出现呕吐症状建议尽早就诊。
预防中暑呕吐需注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户外活动时佩戴遮阳帽并每15-20分钟补水200ml。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西瓜、绿豆汤等清热食物。运动前后及时补充含钠钾的饮品,衣着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材料。空调房内温度建议维持在26-28℃,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