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前置通常在孕20周后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具体时间与胎盘位置、孕妇症状及产检频率有关。
1、孕中期筛查:
多数胎盘前置在孕18-24周系统超声检查中首次诊断。此时子宫增大明显,胎盘与宫颈内口关系可清晰观察。若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超过15mm,临床定义为前置状态。孕妇无特殊症状时,常规产检是主要发现途径。
2、孕晚期确诊:
约90%孕中期疑似病例会在孕28周后重新评估。随着子宫下段形成,部分胎盘位置可能上移。持续覆盖宫颈内口者确诊为前置胎盘,需密切监测阴道出血风险。孕32周后位置基本固定。
3、出血症状提示:
突发无痛性阴道出血是常见就诊原因,多发生在孕28周后。出血量与胎盘边缘血管破裂程度相关,从点滴出血到大量出血均可能出现。首次出血时间个体差异大,部分孕妇孕20周前即出现症状。
4、高危因素筛查:
多次剖宫产史、多胎妊娠、高龄孕妇等群体更易发生。这类孕妇建议孕16周起增加超声检查频次。子宫瘢痕处胎盘附着者,孕12周即可通过经阴道超声发现胎盘位置异常。
5、影像学技术差异:
经腹超声对后壁胎盘显示受限,经阴道超声准确率可达95%。磁共振成像用于评估胎盘植入深度。孕周越小,超声检查的假阳性率越高,需动态随访观察胎盘迁移情况。
确诊胎盘前置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证每日摄入30mg铁剂预防贫血,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出现出血症状需立即卧床并急诊就医,根据孕周和出血量选择期待治疗或终止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孕妇建议孕36-37周择期剖宫产,部分性前置胎盘可尝试阴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