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节良恶性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检查综合判断。超声、CT或磁共振检查中,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结节多为良性;若显示边界模糊、内部血流丰富或伴随甲胎蛋白升高,则需警惕恶性可能。
一、影像学诊断标准:
良性结节在超声中多表现为均质高回声或低回声,无血流信号;CT平扫呈均匀密度,增强扫描无异常强化。恶性结节超声显示混合回声伴后方衰减,彩色多普勒可见紊乱血流;CT或磁共振动态增强呈现“快进快出”特征,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静脉期迅速消退。直径小于3厘米的结节需每3-6个月复查影像,观察生长速度与形态变化。
二、实验室与病理诊断:
甲胎蛋白超过400微克/升高度提示肝细胞癌,但30%恶性肿瘤患者该指标可能正常。异常凝血酶原升高对早期肝癌诊断特异性较强。对于影像学难以定性的结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金标准,病理检查可明确细胞异型性、核分裂相等恶性特征。肝硬化背景下的新发结节或原有结节增大,需优先排除恶性转化。
日常需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规律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乙肝或丙肝感染者应坚持抗病毒治疗,每半年进行肝脏超声筛查。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游泳可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腹部撞击。饮食选择优质蛋白与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限制腌制食品摄入。若发现皮肤巩膜黄染、持续右上腹痛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复查增强CT并就诊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