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肝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典型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变硬且表面呈槟榔样花纹,常见于长期酗酒或慢性肝病患者。
一、临床表现与初步筛查:
患者通常存在长期饮酒史或慢性肝病史,伴随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体格检查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边缘钝圆,质地坚韧。实验室检查中,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白蛋白降低等可作为辅助依据,但缺乏特异性。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体积增大,回声增粗且分布不均,呈现特征性"地图样"或"槟榔切面样"改变。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肝脏纤维化导致的结节状结构,门静脉高压征象如脾肿大、腹水等可间接支持诊断。弹性成像技术如FibroScan可量化评估肝脏硬度值。
三、病理学确诊:
肝穿刺活检是诊断金标准。镜下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中央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星芒状"瘢痕,将肝细胞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结节,伴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病理报告需明确纤维化分期如Metavir评分以指导治疗。
确诊后需立即戒酒并接受综合治疗。饮食以高蛋白、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为主,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改善代谢,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及影像学变化,肝硬化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静脉曲张风险。心理疏导对戒酒依从性和疾病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家属共同参与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