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后缩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功能矫治器、注射填充、颏成型手术等方式矫正,具体选择需结合骨骼发育程度与软组织条件评估。
1、正畸治疗:
适用于轻中度骨性下颌后缩或牙源性后缩,通过固定矫治器调整牙齿咬合关系,间接改善颏部外观。对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可配合颌骨矫形治疗引导下颌骨生长。治疗周期通常为1-3年,需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力度。
2、正颌手术:
针对严重骨性下颌后缩,需通过截骨前移下颌骨体改善咬合功能与面部轮廓。手术需联合正畸治疗进行术前术后咬合调整,恢复期约3-6个月。适用于成年患者或生长发育终止者,需口腔颌面外科与正畸科联合诊疗。
3、功能矫治器:
适用于8-14岁生长发育期患者,通过肌功能训练装置刺激下颌骨生长。常用Activator、Twin-block等可摘戴矫治器,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需配合口腔肌肉训练,疗程约6-18个月,对早期骨性畸形干预效果显著。
4、注射填充:
针对软组织轮廓缺陷的微创方案,采用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填充颏部。效果立即可见但维持期有限6-24个月,需反复注射。适合拒绝手术的轻度后缩或作为手术辅助,需注意避免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5、颏成型手术:
通过颏部截骨前移或植入假体直接改善颏部突度。手术时间约1-2小时,恢复期2-4周。假体材料包括硅胶、膨体等,需根据骨量选择术式。术后可能出现假体移位或骨吸收,需长期随访。
建议矫正前进行头颅侧位片、三维CT等影像学评估,明确畸形类型。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硬食撞击。正畸患者应按时更换橡皮圈,手术患者需冰敷减轻肿胀。日常可进行颏肌训练如抿嘴动作,睡眠时保持仰卧位减少呼吸道压迫。营养方面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避免吸烟影响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