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不能仅凭自我感觉确诊。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疼痛常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典型症状还包括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等。体格检查可发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肢肌力减退、感觉异常等体征。影像学检查中,核磁共振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1、临床症状:
腰痛是最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下肢放射痛是特征性表现,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神经压迫症状。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动作会加重疼痛。
2、体格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是重要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检查者被动抬高患肢,在30-70度范围内出现下肢放射痛为阳性。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异常。腰椎活动度检查可见前屈受限明显。
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排除其他骨性病变,但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CT检查能显示椎间盘突出,但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核磁共振具有无辐射、多平面成像等优势,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程度及神经受压情况,是确诊的首选检查。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锻炼,推荐游泳、小燕飞等运动。睡硬板床,避免腰部受凉。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担。搬运重物时要屈膝下蹲,保持腰部直立。出现持续腰痛或下肢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