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间质瘤的表现可能由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肠梗阻、体重下降等症状引起。
1、腹痛:
腹痛是小肠间质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中腹部或脐周。肿瘤增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时,疼痛可能加剧并放射至背部。部分患者疼痛与进食相关,可能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或肠易激综合征。
2、消化道出血:
肿瘤表面溃疡可导致慢性隐匿性出血,表现为黑便或便潜血阳性。急性大出血时可能出现呕血或鲜血便,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患者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
3、腹部肿块:
约30%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边界不清。肿块位置与肿瘤发生部位相关,空肠肿瘤多位于左上腹,回肠肿瘤多见于右下腹。肿块增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4、肠梗阻:
肿瘤向肠腔内生长或外生性肿瘤压迫肠管可导致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梗阻症状常呈渐进性加重。
5、体重下降:
约40%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可能与肿瘤消耗、进食减少或慢性失血有关。体重下降常超过原体重的10%,且进展较快。晚期患者可伴有恶病质表现。
小肠间质瘤患者需注意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定期监测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指标,出现急性腹痛或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增强CT,监测肿瘤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