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水疱、溃疡及疼痛,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预防传播等方式干预。
1、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主要病原体,通过唾液或密切接触传播。初次感染常见于1-5岁儿童,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易复发。发病期需避免亲吻儿童或共用餐具。
2、典型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簇状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伴随牙龈红肿、流涎、拒食。部分患儿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约7-10天。
3、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可缩短病程。发病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重症患儿需静脉给药。局部可喷涂利巴韦林气雾剂抑制病毒复制。
4、护理要点:
使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进食温凉流质如米汤、酸奶。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可用吸管减少口腔接触疼痛。
5、预防措施:
患儿餐具毛巾需煮沸消毒,托幼机构爆发期实施晨检隔离。增强免疫力需保证维生素C、锌摄入,适量补充乳铁蛋白。
发病期间选择南瓜泥、蒸蛋羹等低刺激食物,避免柑橘类水果。保持充足睡眠,恢复期可进行口腔肌肉按摩促进愈合。密切观察有无脱水或继发感染,高热不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