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酸中毒可通过保持气道通畅、氧疗、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呼吸性酸中毒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胸廓畸形、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保持气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基础处理措施,对于意识障碍患者需采用侧卧位防止舌后坠,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祛痰剂。严重气道阻塞时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
低流量持续吸氧适用于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氧浓度控制在28%-35%之间。急性加重期可短时间提高氧浓度,但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的患者,应采用文丘里面罩等控制性氧疗装置,避免氧疗不当导致二氧化碳麻醉。
3、机械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通气功能并减少气管插管需求。严重呼吸性酸中毒或意识障碍患者需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策略防止气压伤。通气参数设置需维持pH值在7.25-7.35之间,避免过度通气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4、药物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可缓解气道痉挛,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可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但需注意可能增加氧耗。严重酸中毒时谨慎使用碳酸氢钠,仅当pH低于7.15时考虑小剂量使用。
5、病因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范使用吸入制剂,急性加重期给予抗感染治疗。药物中毒者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使用拮抗剂,如阿片类药物中毒需使用纳洛酮。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需评估手术矫正或呼吸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呼吸性酸中毒患者日常需戒烟并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肺功能。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呼吸肌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减少二氧化碳产生。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出现气促加重或意识改变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