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血不足可通过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瓣膜病、贫血、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
1、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氯吡格雷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替格瑞洛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避免与抗凝药物联用增加出血风险。
2、血管扩张药物:
硝酸甘油能快速缓解心绞痛,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预防心肌缺血发作。使用时应避免突然站立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服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3、降脂稳定斑块: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瑞舒伐他汀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功能,配合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效果更佳。
4、病因治疗:
高血压可能与钠盐摄入过量、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可选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同时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
5、贫血纠正:
缺铁性贫血可能与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可补充铁元素,维生素B12注射液适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日常建议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吸烟者需立即戒烟,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可能成为必要选择。长期服药患者每3-6个月需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