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吸入性损伤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细菌性肺炎是双肺感染的常见原因,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这些细菌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泡充满炎性渗出物。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伴黄脓痰,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治疗需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或头孢曲松等。
2、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冠病毒等均可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呼吸道黏膜,引起弥漫性肺泡损伤。临床特征为干咳、肌肉酸痛和渐进性呼吸困难,胸部CT显示双肺磨玻璃样阴影。治疗以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为主,重症需配合氧疗和糖皮质激素。
3、真菌感染:
曲霉菌、隐球菌等机会性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真菌孢子吸入后可在肺内形成肉芽肿性病变或空洞,患者多有长期低热、咯血等症状。确诊需依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治疗选用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疗程通常需持续数月。
4、吸入性损伤:
误吸胃内容物或有害气体可造成化学性肺炎。胃酸反流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破坏,引发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常见于麻醉后、脑卒中患者,表现为突发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治疗需立即清理气道,严重者需机械通气支持,后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免疫系统异常:
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CD4+T细胞数量下降使肺部防御功能受损。患者易发生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等特殊感染,胸片呈弥漫性间质改变。除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外,需积极纠正基础免疫缺陷,如HIV感染者需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预防双肺感染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持续发热伴呼吸急促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日保证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类,有助于肺组织修复。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受凉,慢性肺病患者可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