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前突可通过典型症状结合医学检查确诊。患者常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或排便不尽感,严重者需用手指协助排便。
典型症状识别:
直肠前突最突出的症状是排便困难,尤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在排便时需长时间用力,粪便易滞留在直肠前突形成的囊袋内,部分患者会不自主用手按压阴道后壁辅助排便。伴随症状包括肛门坠胀、排便次数增多但每次量少,部分患者合并会阴部疼痛或性交不适。
专科检查方法:
直肠指检是初步筛查手段,医生可触及直肠前壁薄弱区。排粪造影能动态观察排便时直肠前壁向阴道方向突出的程度,是确诊的金标准。肛门直肠测压可评估盆底肌功能状态,超声或MRI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合并盆底其他病变。
临床分级标准:
根据排粪造影结果分为三度:轻度前突深度小于15毫米,中度15-30毫米,重度超过30毫米。轻度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中重度可能需手术修补。需注意与直肠脱垂、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日常护理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25-30克,推荐食用燕麦、火龙果等软化粪便的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3-4次,每次收缩肛门10秒后放松。严重便秘时可短期使用容积性泻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建议选择软垫座椅减轻盆底压力,排便时采用蹲位姿势更符合生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