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者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与肝炎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
1、病毒性肝炎:
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聚乙二醇干扰素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多数能获得与常人接近的预期寿命。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5年生存率约50%-70%。
2、酒精性肝炎:
早期戒酒配合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维生素补充可逆转肝损伤。持续饮酒者3年内死亡率达40%,合并肝硬化时中位生存期约1-2年。
3、自身免疫性肝炎:
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可控制病情,10年生存率超90%。未治疗患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或肝性脑病后1年生存率不足50%。
4、药物性肝炎:
及时停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他汀类后肝功能多可恢复,严重肝衰竭需人工肝支持治疗,死亡率约10%-50%。
5、肝硬化阶段:
代偿期肝硬化通过抗纤维化治疗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和并发症管理,5年生存率约80%。失代偿期需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60%-70%。
日常需严格禁酒,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2g/kg体重,选择快走、游泳等中低强度运动。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超声及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需定期胃镜检查预防静脉曲张出血。出现黄疸加重、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