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和牙周炎是两种不同的牙科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和病因。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症,通常由龋齿或牙齿外伤引起;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与牙菌斑堆积有关。两者在症状表现、治疗方式和并发症上均有明显差异。
1、发病部位
牙髓炎病变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包含神经和结缔组织,多因深龋或牙齿裂损导致细菌感染。牙周炎则发生在牙齿周围的牙龈、牙槽骨等支持结构,长期牙菌斑刺激引发免疫反应,造成牙周袋形成和骨质吸收。
2、症状特点
牙髓炎表现为自发性剧痛、冷热刺激敏感,夜间疼痛加剧,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牙周炎以牙龈出血、红肿、口臭为主,晚期出现牙齿松动,疼痛多为钝痛且定位明确,咀嚼时加重。
3、病因差异
牙髓炎主要由细菌通过龋洞或裂纹侵入牙髓导致,也可能因牙科操作或外伤引发。牙周炎始发于牙菌斑生物膜堆积,吸烟、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会加速其进展,遗传因素也起重要作用。
4、治疗方式
牙髓炎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严重者需拔牙。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牙周炎通过龈下刮治、翻瓣手术等控制感染,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用药,晚期需植骨或牙齿固定。
5、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牙髓炎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牙周炎会导致牙齿脱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两者均可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但牙周炎更易造成多颗牙齿连续缺失。
预防牙髓炎需及时治疗龋齿避免深龋,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隐裂牙。控制牙周炎应坚持巴氏刷牙法,每年进行专业洁治,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管理。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敏感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口腔内科或牙周科,避免使用过硬牙刷刺激病变部位,戒烟限酒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