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不萌牙即多颗恒牙无法正常萌出可能影响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口腔健康。主要危害包括颌骨发育异常、邻牙移位、咬合关系紊乱、龋齿及牙周病风险增加。
颌骨发育异常与牙齿萌出受阻直接相关。牙齿萌出过程中产生的力学刺激对颌骨生长具有引导作用,多颗牙齿滞留会导致局部骨量不足,可能引发面部不对称或小颌畸形。儿童期患者可能出现乳牙滞留,导致恒牙萌出通道受阻。
邻牙移位是常见的继发问题。滞留牙占据牙槽骨空间,邻近牙齿会向缺牙间隙倾斜或伸长,造成牙列拥挤或间隙异常。上颌尖牙阻生可能压迫侧切牙牙根,导致牙根吸收。下颌第二磨牙阻生常引发智齿近中倾斜。
咬合功能受损表现为咀嚼效率下降。前牙区多颗阻生可能影响切咬功能,后牙区阻生导致磨碎食物困难。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出现关节弹响或疼痛。严重错颌畸形可能影响发音清晰度。
口腔清洁难度增加会升高龋病风险。阻生牙与邻牙形成的死角区域易堆积菌斑,增加邻面龋发生概率。部分萌出的牙齿周围牙龈易发炎,形成冠周炎。阻生牙表面的龈袋可能成为厌氧菌繁殖的温床。
存在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的潜在风险。长期滞留的牙齿可能发展为含牙囊肿,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成釉细胞瘤。囊肿增大可造成颌骨大面积破坏,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对于儿童患者建议在7-8岁进行全口曲面断层检查,早期发现阻生牙可通过正畸牵引辅助萌出。成人无症状阻生牙需定期影像学监测,出现囊肿或压迫神经症状需手术拔除。正畸治疗可改善已发生的牙列不齐,严重骨性畸形需正颌手术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