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物理疗法、免疫调节剂、镇痛药物等方式缓解症状。该病可能与细菌感染、盆腔手术史、卫生习惯不良、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坠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性交疼痛、月经紊乱、发热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疗程需持续14天以上。治疗期间需避免自行停药,防止耐药性产生。
2、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湿热瘀结是核心病机,可选用金刚藤胶囊、妇炎康片、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药。中药通过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改善盆腔微循环,减少组织粘连,适合长期反复发作患者配合西药使用。
3、物理疗法:
局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作用,能减轻炎症渗出,每日20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物理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免疫调节剂:
反复感染者可考虑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这类药物通过激活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
5、镇痛药物:
急性疼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需排除其他急腹症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曲马多等阿片类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形成依赖性。
慢性盆腔炎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温水清洗。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月经期需加强卫生护理。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排除盆腔脓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