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可通过耳镜检查结合症状表现初步判断,典型特征包括鼓膜光锥变形、锤骨短突突出及听力下降。
一、观察鼓膜形态特征:
专业耳镜检查是判断鼓膜内陷的金标准。正常鼓膜呈半透明珍珠灰色,光锥呈三角形位于前下方。内陷时鼓膜向中耳腔凹陷,光锥缩短或消失,锤骨短突明显外凸,严重者可见鼓膜与听小骨粘连。部分患者鼓膜表面可能出现钙化斑或萎缩灶,这些结构性改变可通过电耳镜或显微镜放大观察。
二、识别伴随症状表现:
鼓膜内陷常伴随耳闷胀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压异常,可能伴有低频耳鸣或自听增强现象。听力检测多显示传导性耳聋,气导阈值升高而骨导正常。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出现耳内流水声或体位性听力变化。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非典型症状。
三、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内陷:
短暂性鼓膜内陷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常见于感冒或鼻窦炎发作期,擤鼻不当会加重内陷程度。持续性内陷需排查鼻咽部占位病变,如成人鼻咽癌或儿童腺样体肥大。气压创伤性内陷多见于潜水、高空作业人群,常伴随眩晕或耳痛症状。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建议保持鼻腔通畅,鼻炎发作期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听力持续下降或耳鸣加重需进行声导抗测试,排除中耳积液可能。儿童反复出现鼓膜内陷时,需评估腺样体及扁桃体状况,必要时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游泳时佩戴专用耳塞,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