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什么是肝动脉造影

发布时间:2025-05-28 11:18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肝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观察肝脏动脉系统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肝脏血管病变、肿瘤及介入治疗引导。该技术通过向肝动脉注入造影剂,使血管显影清晰,主要适用于肝癌定位、血管畸形评估和介入治疗前规划。

1、技术原理:

肝动脉造影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肝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后利用X射线连续拍摄。血液中的造影剂可阻断X射线穿透,在影像中形成血管负影,从而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管径和血流状态。现代设备可实现三维重建,提高病变定位精度。

2、适应病症:

该检查主要针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如原发性肝癌在造影中表现为肿瘤染色和血管扭曲;肝血管瘤呈现特征性"早出晚归"征象。对于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肝移植术前需通过造影确认血管解剖变异,术后则用于监测血管并发症。

3、操作流程:

检查前需进行凝血功能筛查和碘过敏试验。术中采取局部麻醉,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至腹腔干,选择性插管至肝总动脉后以每秒3-5毫升速度注射造影剂。标准体位包括正位、侧位和斜位摄片,必要时行超选择性插管至肝左/右动脉。全程需心电监护,耗时约30-60分钟。

4、优势特点:

相比CT/MRI血管成像,肝动脉造影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可检出毫米级血管病变。动态观察血流特点有助于鉴别肿瘤性质,如肝细胞癌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期快速强化、静脉期快速消退。同时兼具治疗功能,发现病变后可立即进行栓塞、化疗药物灌注等介入操作。

5、风险控制:

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约2%、造影剂肾病高危患者发生率3-5%和血管损伤<1%。严格掌握禁忌证可降低风险,如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改用二氧化碳造影,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提前纠正。术后需压迫止血6小时,监测尿量及穿刺点情况。

接受肝动脉造影后建议24小时内保持穿刺侧下肢制动,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造影剂排泄。饮食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加重肝脏负担。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有无腹痛、发热等迟发反应。合并肝硬化患者需继续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介入治疗后应根据医嘱进行增强CT随访,评估肿瘤坏死情况。

上一篇:子宫收缩乏力有哪些危害 下一篇:光子嫩肤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