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
1、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评估贫血及感染情况,C反应蛋白和血沉反映炎症活动度,电解质检查能发现脱水或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降低提示营养吸收障碍,肝功能异常可能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粪便检查: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敏感度高达90%,能区分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常规粪潜血试验判断消化道出血,细菌培养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避免误诊伪膜性肠炎。
3、结肠镜检查:
高清染色内镜可见黏膜充血糜烂、血管纹理消失等典型表现,能确定病变范围分级。窄带成像技术增强微小病变识别率,必要时可进行靛胭脂染色提高检出率。
4、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增强扫描评估肠壁增厚和周围脂肪密度,MRI小肠造影适合年轻患者避免辐射。钡剂灌肠可显示铅管样特征改变,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能量化肠壁硬度。
5、病理活检:
多点取材病理可见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特征,需与克罗恩病鉴别。免疫组化检测PAS阳性巨噬细胞,基因检测NOD2突变辅助分型诊断。
确诊后需长期低渣饮食,避免奶制品和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鱼油和维生素D。根据病情选择美沙拉嗪、硫唑嘌呤或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急性期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缓解期坚持有氧运动改善肠道功能,每年复查结肠镜预防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