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肺炎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与免疫力下降、病原体感染、妊娠期生理变化、基础疾病、环境因素等有关,需通过抗感染治疗、氧疗、营养支持、并发症管理、分娩时机评估等方式干预。
1、免疫力下降:
妊娠期黄体酮水平升高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建议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鲜枣等食物,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2、病原体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病原体。孕妇出现持续咳嗽伴黄痰、发热超过38.5℃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或阿奇霉素等B类抗菌药物。
3、生理变化:
子宫增大使膈肌上抬4-5cm,肺功能残气量减少20%,加重缺氧风险。可采用半卧位呼吸训练,每日2次腹式呼吸练习,每次10分钟,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4、基础疾病影响:
妊娠合并哮喘或贫血患者更易进展为重症肺炎,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有关,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口唇发绀。需在抗感染同时控制原发病,哮喘患者可雾化布地奈德,贫血者补充琥珀酸亚铁。
5、环境因素:
雾霾天气PM2.5浓度超过75μg/m³时应减少外出,居室使用空气净化器维持湿度50%-60%。流感季节前接种灭活疫苗,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妊娠合并肺炎患者需每日摄入80-100g优质蛋白,选择清蒸鱼、鸡胸肉等易消化食材,配合低强度孕妇瑜伽改善肺通气功能。孕28周后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或PaO2<60mmHg需考虑提前终止妊娠,多学科团队评估后可选择剖宫产手术。哺乳期用药需注意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量,治疗期间建议暂停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