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可通过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抗雄激素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壬二酸等方式治疗。痤疮通常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维A酸类:
维A酸类药物通过调节毛囊角化和抑制皮脂腺分泌改善痤疮。异维A酸适用于中重度痤疮,能显著减少皮脂分泌;阿达帕林凝胶作为外用维A酸,可改善粉刺和炎症性痤疮;他扎罗汀对顽固性痤疮有效。这类药物需避免孕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等副作用。
2、抗生素类:
抗生素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减轻炎症。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是常用口服抗生素,适用于中度炎症性痤疮;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作为外用制剂,可减少细菌定植。长期使用需警惕细菌耐药性,建议联合过氧化苯甲酰使用。
3、抗雄激素药:
螺内酯和炔雌醇环丙孕酮适用于女性激素相关痤疮。这类药物通过阻断雄激素受体或抑制卵巢雄激素分泌,减少皮脂腺活性。需监测血钾水平和凝血功能,疗程通常需3-6个月,对经前加重的痤疮效果显著。
4、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溶解粉刺作用。2.5%-10%浓度可选,低浓度适合敏感肌肤。该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和漂白衣物,建议晚间使用并配合保湿产品。与抗生素联用可降低耐药性。
5、壬二酸:
20%壬二酸乳膏对轻中度痤疮有效,通过抗菌和调节角化发挥作用。该成分耐受性较好,适合敏感肌和孕妇使用,能同时改善炎症后色素沉着。需持续使用8-12周见效,可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减少刺激。
痤疮治疗期间需保持低糖低脂饮食,减少乳制品摄入;每日使用温和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配合含有烟酰胺或锌的护肤品辅助控油。炎症性痤疮持续未改善或伴有囊肿结节时,建议皮肤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光动力或激光等联合治疗。规律作息和减压对激素调节型痤疮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