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支架植入术后需重点关注支架维护、饮食调整、症状监测、药物管理和活动限制五个方面。
1、支架维护:
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或影像学检查评估支架位置及通畅度。支架移位可能引发肠梗阻,出现持续腹痛、呕吐需立即就医。金属支架植入后一般不建议取出,生物可降解支架通常在3-6个月后自行溶解。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行为,防止支架脱落。
2、饮食调整:
术后24小时禁食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推荐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2-3天后尝试半流质如粥类,1周后可进食软烂面条、豆腐等低纤维食物。需长期避免粗纤维蔬菜、坚果等易堵塞支架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ml以上促进肠内容物通过。
3、症状监测:
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痛情况,血便或柏油样便提示出血可能。支架堵塞表现为腹胀加重、排气排便停止,体温超过38℃可能并发肠穿孔。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血常规监测感染指标,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需急诊处理。
4、药物管理:
按医嘱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乳果糖等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阿片类止痛药可能加重便秘需谨慎使用,支架植入部位感染时可短期应用头孢三代抗生素。禁止服用铁剂等易致便秘药物,抗凝药物使用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
5、活动限制:
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弯腰动作,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日常活动以散步为主,每次不超过30分钟,建议使用腹带减少肠管震动。长途旅行或乘坐飞机前需评估支架稳定性,术后3个月内禁止进行腹部按摩或推拿。
肠道支架植入后应建立规律作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培养排便反射。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运动,每周3次餐后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来源,补充复合维生素预防营养不良。术后3个月复查CT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营养不良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植物神经调节,必要时可寻求心理辅导缓解疾病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