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病因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牙龈增生通常由牙菌斑刺激、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局部刺激物等因素引起。
1、口腔清洁: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牙齿,减少牙菌斑堆积。选择含氟牙膏和软毛牙刷,避免刷牙力度过大损伤牙龈。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洁牙,清除龈下结石。对于佩戴义齿或正畸托槽者,需加强邻面清洁,使用冲牙器辅助清理食物残渣。
2、药物治疗:
针对炎症性增生可局部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牙龈沟内涂抹碘甘油消炎。全身性药物因素导致的增生如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短期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注射控制过度增生。
3、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纤维性增生或影响咬合功能的病例,需行牙龈切除术或牙龈成形术。激光辅助手术可减少出血并促进愈合,电刀切除适用于范围较大的病灶。术后需使用牙周塞治剂保护创面,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4、病因治疗:
妊娠期龈瘤需在分娩后评估是否手术,青春期龈炎应加强激素水平监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需与专科医生协商替代用药方案。存在咬合创伤者需进行调颌治疗,不良修复体刺激引起的需重新制作修复体。
5、定期复查:
术后每3个月复查牙龈状况,监测复发迹象。长期服用致增生药物的患者需每半年进行牙周检查。建立个性化维护方案,包括专业机械菌斑控制和局部抗菌药物使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牙龈炎症风险。
日常建议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增强牙龈抵抗力,避免过硬食物摩擦增生部位。用温盐水漱口可减轻肿胀,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避免熬夜等降低免疫力的行为。出现刷牙出血、牙龈膨隆等异常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牙槽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