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可通过保持充足休息、补充水分、对症用药、控制并发症、预防传播等方式治疗。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环境刺激、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休息调养:
保证每日7-9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急性期需暂停剧烈运动,选择静卧或轻度活动如散步。居家环境保持通风,室温维持在20-24℃为宜。
2、水分补充:
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2升,可饮用温开水、淡蜂蜜水或柠檬水。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5次,鼻腔可用海盐水喷雾清洁。梨汁、银耳羹等流质食物有助于缓解咽干。
3、药物干预:
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需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阿奇霉素。发热超过38.5℃可短期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4、并发症管理:
继发中耳炎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支气管痉挛多由气道高反应性引起,症状包括喘鸣、呼吸急促。需通过胸片检查排除肺炎可能。
5、传播阻断:
佩戴口罩并每4小时更换,咳嗽时用肘部遮挡。餐具毛巾单独使用并每日煮沸消毒。家庭成员接触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清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
饮食宜选择清蒸鱼肉、百合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呼吸操等低强度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