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髓炎需根据病原体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抗菌药物,不存在单一“最好”的药物。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针对革兰阴性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覆盖厌氧菌的克林霉素等。
一、药物选择需结合病原学检测:
骨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急性期应尽早进行血培养或病灶穿刺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经验性治疗阶段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待药敏结果调整方案。慢性骨髓炎需考虑生物膜形成特点,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利福平。
二、不同临床阶段的治疗策略:
急性骨髓炎以静脉抗生素为主,疗程通常4-6周。慢性骨髓炎除药物治疗外,常需手术清创去除坏死骨组织。合并脓肿或窦道者需充分引流,必要时局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儿童患者注意避免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
骨髓炎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感染控制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日常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患肢负重过早。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戒烟限酒,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提升免疫功能。慢性患者需长期随访,警惕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