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眼睑内长白色颗粒可能由睑板腺功能障碍、麦粒肿、结膜结石、脂肪粒或霰粒肿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硬结、异物感或轻微红肿。
1、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分泌油脂异常会导致腺管堵塞,形成白色脂质颗粒。常见于长期用眼疲劳、干眼症患者,可能伴随眼睑边缘红肿。可通过热敷促进油脂融化排出,严重时需眼科医生进行睑板腺按摩。
2、麦粒肿:
睫毛毛囊或睑板腺急性细菌感染初期可能出现白色脓点,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早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成熟后形成黄色脓头。未化脓时可使用抗生素眼膏控制感染,化脓后需切开引流。
3、结膜结石:
结膜上皮细胞和黏液沉积形成的钙化点,突出结膜表面时产生异物感。可能与慢性结膜炎或眼部刺激有关。无症状无需处理,若摩擦角膜需由医生用针头剔除。
4、脂肪粒:
眼睑皮肤皮脂腺分泌物潴留形成的粟丘疹,呈珍珠样白色小丘疹。与油脂分泌旺盛或不当使用眼霜相关。通常无需治疗,顽固性颗粒可通过电灼或激光去除。
5、霰粒肿:
睑板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导致的无痛性包块,初期可能呈现白色小结节。与腺体分泌阻塞及免疫反应有关。小霰粒肿可通过热敷吸收,超过3个月不消退需手术刮除。
建议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或使用刺激性化妆品。每日用40℃左右热毛巾敷眼5-10分钟可促进腺体通畅,饮食注意减少高脂食物摄入。若白色颗粒持续增大、影响视力或伴随明显红肿疼痛,需及时就诊排查睑缘炎、角膜炎等继发病变。长期面对电子屏幕者建议每20分钟远眺放松,必要时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