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可通过邻面去釉、扩弓、磨牙远移、拔牙、正颌手术等方式改善牙齿排列。拔牙的必要性通常由牙列拥挤度、颌骨发育不足、咬合关系异常、牙齿前突、中线偏斜等因素决定。
1、牙列拥挤:
牙弓长度不足以容纳全部牙齿时,拔牙可创造间隙。轻度拥挤可采用邻面去釉获得2-4mm间隙,中重度拥挤需拔除前磨牙提供5-8mm空间。临床常用拔牙位点为第一前磨牙,其不影响美观与功能。
2、颌骨发育:
上颌发育不足导致前牙反颌时,拔除下颌前磨牙可协调颌骨关系。下颌发育过度伴开合者,拔除上颌第二前磨牙有助于建立正常覆合。骨性畸形严重者需配合正颌手术。
3、咬合异常:
Ⅱ类错颌伴深覆盖需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Ⅲ类错颌可能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拔牙量与矢状向不调程度相关,每毫米覆盖异常约需1mm牙弓间隙。
4、前突改善:
双颌前突患者拔牙可回收前牙6-10mm,改善侧貌突度。上颌前突伴露龈笑者,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配合种植支抗能有效压低前牙。拔牙选择需考虑软组织侧貌与鼻唇角变化。
5、中线矫正:
牙源性中线偏移3mm以上时,拔除偏斜侧前磨牙可对称性关闭间隙。伴颌骨不对称者需配合单侧颌间牵引。拔牙方案需通过模型分析预测中线调整量。
正畸期间建议选择软质食物如香蕉泥、蒸蛋羹,避免坚果等硬物影响矫治器。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托槽周围,配合含氟漱口水预防脱矿。矫治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前6个月全天佩戴,之后逐渐过渡至夜间佩戴。定期复诊检查咬合稳定性,必要时进行微调。运动时佩戴防护牙套避免外伤,游泳后及时清洁矫治器防止氯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