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鼓包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炎药物、手术切除、病因治疗及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常见原因包括口腔溃疡、黏液囊肿、牙龈脓肿、唾液腺导管阻塞或良性肿瘤。
1、局部清洁:
保持口腔卫生是基础处理措施。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3-4次,减少细菌滋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患处周边。对于创伤性血泡或初期口腔溃疡,清洁后多能自行消退。
2、抗炎药物:
炎症性鼓包可短期使用西地碘含片、地塞米松贴膜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细菌感染需配合甲硝唑等抗生素,真菌感染则选用制霉菌素含漱液。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疗程。
3、手术切除:
持续存在的黏液囊肿或纤维瘤需门诊手术切除。较大牙龈脓肿需切开引流,唾液腺导管结石可行内镜取石术。术后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可能,创面愈合期需避免咀嚼硬物。
4、病因治疗:
反复发作需排查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易伴发口腔感染,应控制血糖;干燥综合征患者需人工唾液替代治疗;维生素B族缺乏者需补充营养。长期不愈的溃疡需活检排除口腔扁平苔藓等病变。
5、中医调理:
心脾积热型可服用导赤散,胃火上炎适用清胃散。外治可用冰硼散或锡类散局部喷涂,配合耳尖放血泻热。针灸选取合谷、内庭等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日常建议增加猕猴桃、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黏膜修复;练习叩齿功改善唾液分泌;每月自查口腔黏膜,发现异常及时就诊。避免咬颊、舔舐患处等刺激行为,牙科器械使用前需消毒。鼓包持续2周未消或伴随出血、麻木时,需立即进行口腔CT或活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