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能由久坐久站、低纤维饮食、排便习惯不良、妊娠腹压增高、门静脉高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温水坐浴、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久坐久站:
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势会增加肛周静脉压力,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痔核。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连续久坐超过2小时,办公时可使用环形坐垫分散压力。
2、低纤维饮食: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使粪便干硬,排便时需用力屏气造成静脉丛充血。每日应摄入25克膳食纤维,推荐食用燕麦、火龙果、奇亚籽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
3、排便习惯不良:
如厕时玩手机延长排便时间、过度用力排便等行为会持续增加腹压。建立定时排便反射,每次如厕控制在3分钟内,采用蹲姿可减少直肠静脉曲张。
4、妊娠腹压增高:
妊娠期子宫增大会压迫盆腔静脉,孕激素松弛血管壁,可能与黄体酮水平升高、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肛门坠胀、无痛性便血等症状。产后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急性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症状。
5、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等疾病导致的门脉系统压力升高,可能与肝内血流阻力增加、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痔核脱出、喷射状出血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严重出血可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或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痔疮患者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使用智能马桶冲洗或温水清洁。饮食上增加芹菜、梨子等富含不可溶性纤维的食材,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规律进行提肛运动,每天3组每组15次收缩肛门动作。当出现持续出血、血栓形成或嵌顿痔时,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