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光眼的诊断需要通过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角膜直径测量、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判断。儿童青光眼可能由先天性房角发育异常、外伤、炎症等因素引起,早期诊断对防止视力损害至关重要。

1、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是诊断儿童青光眼的基础检查,正常儿童眼压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使用适合儿童的压平式眼压计。眼压持续超过21mmHg需警惕青光眼可能,但部分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才能完成准确测量。高眼压可能损害视神经,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2、眼底检查
通过直接或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形态,早期可见视杯扩大、盘沿变窄等改变。儿童视神经对眼压升高更敏感,可能出现视杯垂直径扩大早于水平径的特征性表现。严重者可见视盘苍白、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需与先天性视盘异常鉴别。
3、角膜直径测量
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常出现角膜直径增大,新生儿角膜横径超过12毫米、1岁以上超过13毫米具有诊断意义。角膜水肿混浊、后弹力层破裂形成的Haab纹是特征性改变,需配合裂隙灯检查确认。进行性角膜扩张提示眼压控制不良。

4、前房角镜检查
使用特殊透镜直接观察前房角结构,可区分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与继发性青光眼。常见异常包括虹膜前插入、房角中胚叶组织残留、小梁网发育不良等。检查需在全身麻醉下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避免损伤角膜上皮。
5、视野检查
适用于能配合的较大儿童,可检测青光眼特征性的视野缺损。早期表现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晚期进展为管状视野。对于婴幼儿可采用视动性眼震、选择性观看法等行为学检查间接评估视功能损害程度。

确诊儿童青光眼后需定期监测眼压、视神经和视野变化。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咳嗽憋气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的行为,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眼压稳定。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抗氧化物质,如胡萝卜、蓝莓等深色蔬果。家长需按时带孩子复查,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不可自行调整用量。若出现畏光、流泪、揉眼等异常应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