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解痉止痛药物、促胃肠动力药、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道肿瘤、肠扭转、粪石堵塞、肠道炎症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肠梗阻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生素可预防肠道细菌移位导致的败血症,需配合血常规及体温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2、解痉止痛药物:
山莨菪碱、阿托品等抗胆碱药能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哌替啶适用于剧烈绞痛。使用需排除绞窄性肠梗阻禁忌,避免掩盖病情进展。
3、促胃肠动力药:
莫沙必利、多潘立酮可尝试用于不完全性梗阻早期,通过增强肠道蠕动促进内容物排出。完全性梗阻或疑有血运障碍时禁用。
4、肠粘连因素:
可能与腹部手术史、腹腔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等症状。轻度粘连可通过肠梗阻导管减压缓解,严重者需行肠粘连松解术。
5、肠道肿瘤因素:
可能与结肠癌、小肠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渐进性腹胀、便血等症状。需通过CT明确梗阻部位,恶性梗阻常需支架置入或造瘘手术。
肠梗阻急性期需严格禁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推荐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恢复期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ml以上。出现持续呕吐、腹膜刺激征或发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