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可能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等方式干预。
1、发热寒战: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常迅速升至38.5℃以上,伴随畏寒、四肢冰凉等表现。早期需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同时监测体温变化曲线。病理性发热需静脉输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2、剧烈头痛:颅内压增高刺激脑膜,疼痛多呈爆裂样且持续加重,咳嗽或低头时加剧。患者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甘露醇静脉滴注可降低颅压,布洛芬等镇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典型表现,被动屈颈时阻力明显增大,伴随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这与炎症导致脊神经根受牵拉有关,腰椎穿刺检查可见脑脊液浑浊、白细胞升高。治疗需严格卧床,避免突然移动头部。
4、意识障碍:严重病例出现嗜睡、谵妄甚至昏迷,与脑实质受累或脓毒性休克相关。格拉斯哥评分≤8分需紧急气管插管,联合美罗培南、地塞米松等药物控制感染。此类患者病死率可达30%,需重症监护治疗。
5、皮肤瘀斑:脑膜炎球菌感染特征性表现,躯干四肢出现不规则紫红色瘀点,压之不褪色。提示病情进展为暴发型流脑,可能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立即静脉注射青霉素G,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患者急性期应保持安静环境,床头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恢复期建议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逐步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疫苗接种是预防关键,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持续呕吐、抽搐或意识改变,需急诊行CT排除脑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