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慢性结肠炎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分型决定。

1、美沙拉嗪:

泼尼松

泼尼松 生产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立即购买

美沙拉嗪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发挥作用。该药对病变局限于直肠或左半结肠的患者效果显著,常见剂型包括肠溶片、栓剂和灌肠液。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可能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2、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作为传统治疗药物,在结肠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发挥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度活动期患者,但磺胺过敏者禁用。长期使用需补充叶酸,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皮疹和白细胞减少。

3、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或对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能快速控制急性炎症。由于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通常采用短期冲击治疗后逐渐减量。直肠局部用药可采用氢化可的松灌肠液。

4、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依赖或无效的顽固性病例。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肠道炎症,但需严密监测骨髓抑制和感染风险。起效较慢,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显现疗效

5、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临床研究显示特定菌株能缓解腹泻、腹胀等症状,但对黏膜愈合作用有限。需与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疗效。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方案,急性期以药物控制炎症为主,缓解期可逐步过渡到维持治疗。日常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食物,增加低渣饮食比例。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规律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可改善肠道蠕动功能。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肠镜,监测黏膜愈合情况。出现持续腹痛、血便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上一篇:白带黄绿色是正常现象吗 下一篇:咳血服用什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