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能和快克一起吃吗

藿香正气水是每个家庭都会常备的药品,炎炎夏日,很多人都把它当做预防和治疗中暑的首选药物。可是,大家知道吗?早在2015年的时候,宁波就有一位老人无意中将藿香正气水和头孢同时服用之后,引起了乙醛中毒威胁到了生命。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

松栢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 生产厂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功能主治:宣肺降气,清热化痰。用于痰热郁肺所致咳嗽,症见咳嗽、咯痰、咽干、咽痛,发热,全身不适;感冒及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或含服。一次3~6丸,一日3次。
立即购买

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抗生素一同服用究竟有没有中毒风险呢?小编今天专门采访到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张志清为我们解答。

专家简介

张志清,硕士,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长期从事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具有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药物使用经验和深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多次在云南电视台、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等主流媒体宣传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多次参与《云南省基本药物目录》的修订与更新。多次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指导合理用药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其他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抗生素一同服用真有中毒风险吗?

有中毒风险。因为大家吃头孢的时候往往都会有感染症状,同时藿香正气水也是治疗感冒中暑的良药,所以两种药物合用的几率非常之大。

两种药物合用以后,轻者在约5~10分钟内会感到脸热,很快感到全身热,感到头颈部强烈的搏动,并可发生搏动性头痛。重者呼吸困难,恶心、大量呕吐、流汗、口干、胸痛、明显降压、体位性昏厥、明显不适、眩晕、视觉模糊与意识不清,面部苍白代替潮热,且血压可降至休克水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我们叫它双硫仑样反应。

为什么这两种药物同吃会产生这样剧烈的反应呢?

藿香正气水含有40%到50%的乙醇(酒精),在我们的体内乙醇首先通过乙醇脱氢酶,氧化代谢为乙醛,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氧化代谢为乙酸,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乙醛是罪魁祸首。

为什么说乙醛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主要原因呢?

因为大多数头孢类药物结构中含有甲基四氮唑的这么一个基团,这个基团抑制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同吃的主要原因是,里面含有不少的酒精成分,也就是说,当藿香正气水里的酒精进入体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转化变成乙醛后,由于头孢类药物抑制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了乙醛无法继续降解,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中毒症状(醉酒症状)。

是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都不能和藿香正气水一同服用?

也不是这样的。有些头孢类药物,结构中并不含有甲基四氮唑的这个基团,比如说头孢克肟它就不会产生双硫仑样的反应。

这两种药物之间应该间隔多久服用才是安全的呢?

最好间隔两天以上再服用,这样我们之前服用的药物基本在体内已经代谢完毕了就不会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

医生强调中毒症状的轻重往往和乙醇的摄入量有关,按照说明书使用,藿香正气水一次只喝10毫升,所含有的酒精成分并不高。

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讲,如果误服也不必过度恐慌,轻微的不适反应,身体可以进行自我恢复,但是如果酒精摄入的量很大,比如近两天有过饮酒情况,或吃过含有酒精量较高的食物,身体出现不适后,还需尽快就医。

同时在选择药品时,也可以选择藿香正气滴丸或者软胶囊这类不含酒精的药物进行代替。医生提醒还有一些药物,如十滴水,风湿液等也都含有乙醇成分,不能和头孢类药物一起服用。而像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与酒精同服也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服用这两种药物则至少需要停药7天以上方能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切记

以下药物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吃,会致命!

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肝衰竭

很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扑热息痛。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造成扑热息痛摄入过量,会造成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84消毒液+洁厕剂=有毒氯气

84消毒液和洁厕剂混合反应后产生氯气,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氯化,黏膜发生炎性肿胀,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致死。

碘酒+红药水=碘化汞中毒

碘酒中含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对身体有害。

蜂蜜+感冒药=药效减退

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已酰氨基酚,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减弱退烧作用。同理,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都不喝上述感冒药同服。

磺胺类药物+维C=泌尿系统结石

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二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导致肾脏损害。

防晒霜+驱蚊液=过敏

驱蚊液的主要成分为避蚊胺和酒精,而防晒霜中含有二苯甲酮,大量的避蚊胺、酒精和二苯甲酮混合,在高温下被皮肤加速吸收,在敏感体质人群中易引起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