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肿可通过冷敷、抬高患处、压迫包扎、药物辅助、适度活动、饮食调节6种方法实现。
1、冷敷:
急性期肿胀24-48小时内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局部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敏感者需用纱布隔开冷源。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后立即冷敷效果最佳。
2、抬高患处:
将肿胀部位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下肢水肿可平卧垫高腿部,上肢肿胀可用吊带悬吊。每日累计抬高3-4小时,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效果更佳。此法对术后肿胀、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肿胀尤为有效。
3、压迫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由远端向近端均匀加压包扎,压力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踝关节肿胀可采用"8"字包扎法,膝关节用螺旋式包扎。每日松解2-3次检查皮肤状况。注意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4、药物辅助:
外用药可选择含有马栗树籽提取物的七叶皂苷钠凝胶,口服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中药如三七粉外敷也有活血化瘀作用。禁止擅自使用激素类药膏。
5、适度活动:
肿胀稳定后48小时后进行轻柔的关节活动,如踝泵运动、手指屈伸等,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肌肉收缩产生的泵效应能促进淋巴回流。骨折或严重韧带损伤需遵医嘱制动。
6、饮食调节: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适量饮用红豆薏米水、玉米须茶等利水饮品。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每日应保证1-1.2g/kg优质蛋白。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隔1小时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选择左侧卧位减轻下肢静脉压力。穿宽松衣物和医用弹力袜可预防慢性水肿。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不缓解,或伴随皮肤发红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深静脉血栓、淋巴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运动损伤后建议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48小时后可视情况转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