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中医认为老年人骨质增生是怎么得的

发布时间:2025-05-24 06:03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老年人骨质增生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长期劳损及痰瘀互结等因素有关。

1、肝肾亏虚:

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老年人肾精不足会导致骨髓失养,肝血亏虚则影响筋脉濡润。肾虚无法充养骨骼,肝虚难以滋养筋脉,骨节失于濡养便会代偿性增生。临床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可通过滋补肝肾的中药如熟地黄、山茱萸调理,配合艾灸肾俞、肝俞等穴位。

2、气血不足:

年老气血生化乏源,运行不畅时骨骼失去濡养。黄帝内经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不足可致骨缝失充,机体通过骨质增生代偿支撑。表现为肢体麻木、面色苍白,用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药物,辅以八段锦等柔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3、风寒湿邪:

长期受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受阻,形成"不通则痛"的病理状态。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重浊黏腻,二者结合易滞留关节,导致骨质异常增生。常见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可采用羌活、独活等祛风除湿中药,配合拔罐祛除邪气。

4、长期劳损: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负重或重复动作会使局部气血瘀滞。中医认为长期机械刺激会导致"骨错缝、筋出槽",机体为稳定关节产生骨质增生。多见于颈椎、腰椎等负重部位,建议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5、痰瘀互结:

气血运行不畅日久会形成痰浊瘀血,沉积骨缝阻碍营养输布。这种病理产物相互搏结,刺激周围组织异常增生。可见关节肿胀畸形、刺痛固定,需用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药,配合穴位按摩促进局部循环。

中医防治骨质增生强调整体调理,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材,避免生冷饮食伤阳气。晨起练习五禽戏活络筋骨,夜间用艾叶泡脚驱寒湿。冬季注意关节保暖,夏季勿贪凉直吹空调。情志上保持平和,避免忧思伤脾加重气血亏虚。若关节变形严重或持续疼痛,建议尽早就医进行针灸或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

上一篇:尿道疼痛服用什么药物 下一篇:轻度近视用哪些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