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发布时间:2025-05-23 07:48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铁储备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贫血类型,主要表现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常见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

1、铁摄入不足:

长期偏食、素食或饮食结构单一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需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儿童对铁需求增加,更易出现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离子转化。克罗恩病、乳糜泻等肠道疾病会损伤铁吸收部位,导致铁吸收率下降。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或浓茶、咖啡也可能干扰铁吸收。

3、慢性失血:

女性月经过多是常见原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加重出血。消化道溃疡、痔疮、肿瘤引起的隐性失血容易被忽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也可能导致黏膜出血。

4、需求增加:

婴幼儿快速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青春期对铁需求显著增加。孕妇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需额外消耗约1000mg铁。运动员因红细胞破坏增加和汗液排铁也属于高危人群。

5、转运异常:

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会影响铁离子运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时,炎症因子会抑制铁调素分泌,导致铁利用障碍,表现为贫血合并铁代谢异常。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保证每日摄入15-20mg铁元素,红肉每周建议食用3-4次,搭配猕猴桃、橙子等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提升吸收率。长期素食者应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女性经期可使用铁强化食品。出现指甲变脆、异食癖等非典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铁,避免自行大剂量补铁导致中毒。

上一篇:混合痔不治疗会有哪些危害 下一篇:额头长痘痘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