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什么是乙肝表面抗体

发布时间:2025-04-03 12:26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能够中和病毒并预防感染。检测结果阳性通常提示既往感染恢复或疫苗接种成功。

1、免疫防御:

乙肝表面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G,通过特异性结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阻止病毒侵入肝细胞。抗体水平≥10mIU/ml即具备保护效力,该指标是评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核心依据。

2、产生途径:

抗体产生存在两种机制:自然感染后康复者体内会产生抗体,但可能伴随核心抗体阳性;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95%健康人群可产生有效抗体,需完成0-1-6月三针接种程序。

3、检测意义:

定量检测常用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阴性者需补种疫苗。单独表面抗体阳性且核心抗体阴性时,提示疫苗免疫成功;若伴随核心抗体阳性,则可能为既往感染已清除。

4、保护时效:

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递减,儿童期接种者约50%在15年后抗体消失,但免疫记忆细胞仍存在。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医务人员等职业暴露者抗体<10mIU/ml需加强接种。

5、特殊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对疫苗无应答,HIV感染者抗体阳转率仅30-50%。血液透析患者需增加疫苗剂量至40μg,接种后1-2月应检测抗体水平。妊娠期接种疫苗不会影响胎儿发育。

保持抗体水平需注意规律作息与均衡营养,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鱼类和蛋类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功能,避免酗酒和熬夜等损害肝脏的行为。接触乙肝患者血液或体液后,未产生抗体者需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上一篇:硅油乳膏能用来擦脸吗 下一篇:什么是儿童脑动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