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脱皮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炎治疗、屏障修复、避免刺激、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脱皮通常由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紫外线损伤、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
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或尿素的保湿霜,每日洁面后及时涂抹。干性皮肤建议使用膏状保湿剂,油性皮肤可选择清爽型乳液。夜间可厚敷保湿面膜,配合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在50%-60%。
2、抗炎治疗:
若伴随红肿瘙痒,可能与接触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有关。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控制炎症。真菌感染引起的脱皮需联用酮康唑乳膏,细菌感染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
3、屏障修复:
使用含角鲨烷、胆固醇的修复类护肤品,避免含酒精、香精的刺激性成分。清洁时选择氨基酸类洁面产品,水温控制在32-35℃。修复期间减少化妆频率,卸妆时改用荷荷巴油等温和卸妆油。
4、避免刺激:
暂停使用磨砂膏、酸类焕肤产品及美容仪器。外出时需涂抹SPF30以上的物理防晒霜,戴宽檐帽防护。冬季避免直接接触暖气出风口,夏季出汗后及时用棉柔巾按压吸干。
5、营养补充:
缺乏维生素A、B族或锌可能加重脱皮,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深海鱼、坚果等食物摄入。严重者可短期补充维生素E胶丸或复合维生素,但需避免长期超量服用。
日常建议使用38℃以下温水洗脸,洁面后3分钟内完成护肤步骤。每周2-3次使用含积雪草苷的修复面膜,避免频繁更换护肤品。室内放置绿萝等植物调节湿度,冬季穿纯棉衣物减少摩擦。若脱皮持续2周不缓解或伴随渗液、结痂,需皮肤科就诊排除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