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粪石可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处理,具体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决定。阑尾粪石通常由粪便滞留、肠道蠕动减弱、阑尾结构异常、慢性炎症刺激、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引起。
1、保守治疗:
无症状或轻度腹痛的阑尾粪石可尝试保守治疗。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促进肠道蠕动;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适度进行快走、腹部按摩等物理刺激。粪石较小者可能随排便自然排出。
2、药物干预:
出现腹胀不适时可使用乳果糖、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合并肠道炎症时需联用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腹痛变化,72小时内无改善需考虑手术。
3、手术指征:
粪石引发急性阑尾炎需立即手术,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反复慢性阑尾炎发作超过3次者,推荐择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放性手术适用于合并穿孔或广泛粘连病例。
4、术后护理:
术后24小时禁食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推荐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剧烈咳嗽或过早下床活动,防止切口裂开。术后7天拆除缝线前保持敷料干燥,每日消毒换药。
5、预防复发:
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5-10分钟。长期便秘者可补充益生菌制剂,避免滥用泻药。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畸形等原发病,40岁以上建议每3年筛查一次。
阑尾粪石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优先选择蒸煮烹调方式,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每次持续30-45分钟。术后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逐步恢复核心肌群力量。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剧烈腹痛应立即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