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尽可能由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药物缓解梗阻、碎石手术、神经调节、血糖控制等方式改善。
1、膀胱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黏膜炎症会导致尿频、尿急和排尿后残留感。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炎症刺激使膀胱无法完全排空。治疗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同时增加水分摄入冲刷尿道。
2、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压迫尿道,造成尿流变细、排尿费力及残余尿增多。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伴随夜尿增多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缓解平滑肌痉挛,非那雄胺抑制腺体增生,严重者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3、尿道结石:
结石卡在尿道或膀胱颈部会机械性阻塞尿流,出现排尿中断和残余尿感。草酸钙或磷酸铵镁结石多见,可能伴有血尿和腰腹痛。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自行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
4、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导致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协调障碍,表现为排尿无力或尿潴留。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类型,通过间歇导尿、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等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膀胱造瘘。
5、糖尿病影响:
长期高血糖损害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降低膀胱敏感性和收缩力,出现排尿延迟和残余尿增多。需严格控糖使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配合定时排尿训练,合并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避免咖啡和酒精刺激;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每次尽量排空膀胱;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并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发热、腰痛需及时泌尿科就诊,进行尿常规、超声及尿流率等检查明确病因。中老年男性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