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类型。
1、功能性肿瘤:
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能够分泌激素,导致特定临床症状。这类肿瘤可能由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低血糖等症状。治疗需针对激素过量分泌进行控制,常用药物包括奥曲肽、兰瑞肽、帕瑞肽等生长抑素类似物。
2、无功能性肿瘤:
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不伴随激素分泌相关症状,早期难以发现。这类肿瘤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见于胰腺或消化道,通常表现为腹部包块、肠梗阻等症状。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联合靶向药物依维莫司或舒尼替尼。
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分泌激素类型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等亚型。这类肿瘤可能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基因突变相关,通常表现为反复消化道溃疡、顽固性低血糖等症状。治疗方案需结合肿瘤分级,包括局部消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外科干预。
4、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回肠末端和直肠,生长相对缓慢。这类肿瘤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刺激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早期病变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进展期需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等根治性手术。
5、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等亚型,与吸烟关系不明确。这类肿瘤可能与环境致癌物暴露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咯血等症状。局限期病变可行肺叶切除术,广泛期需结合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和乳制品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刺激。规律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机体代谢状态。日常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变化,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血清嗜铬粒蛋白A水平评估复发风险。出现持续性腹泻、心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奥曲肽扫描等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