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典型表现包括腰部胀痛、排尿异常,确诊需通过超声、CT或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尿路梗阻部位及程度。
一、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能清晰显示肾脏大小、集合系统分离程度及是否存在结石。CT尿路成像可三维重建尿路结构,对确定梗阻原因具有更高分辨率,能发现肿瘤、狭窄等病变。静脉尿路造影通过造影剂排泄情况判断肾功能及尿路通畅性,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磁共振尿路造影适用于孕妇及儿童等需避免辐射的特殊人群。
二、典型临床症状:
轻度肾积水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腰部酸胀,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持续性钝痛,可放射至下腹或腹股沟。合并感染时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长期梗阻可能导致排尿习惯改变,如夜尿增多、尿流变细。双侧严重肾积水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表现为水肿、贫血等尿毒症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指标:
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结晶,提示可能存在结石或感染。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需警惕尿毒症风险。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鉴别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积水。24小时尿蛋白定量对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有参考价值。
确诊肾积水后需每日监测尿量变化,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但晚期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水分摄入。饮食宜低盐优质蛋白,避免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加重肾脏负担。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移位引发肾绞痛。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程度变化,术后患者需每3个月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出现突发剧烈腰痛或无尿应立即就医,警惕完全性尿路梗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