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可通过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运动损伤、肥胖、长期站立等原因引起。
1、非甾体抗炎药:
塞来昔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足底筋膜炎急性期疼痛。双氯芬酸钠可缓解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需连续服用3-5天。洛索洛芬钠对运动后跟腱炎疼痛效果显著,胃肠道副作用较小。
2、局部外用药: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每日更换一次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水杨酸甲酯乳膏通过皮肤渗透缓解骨刺刺激引发的疼痛,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3、物理治疗辅助: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跟骨周围炎症吸收,每周3次连续两周可见效。体外冲击波适用于顽固性足底筋膜炎,可破坏钙化灶并刺激组织修复。夜间使用足弓支具能维持筋膜拉伸状态。
4、病因针对性处理:
跟骨骨刺可能与钙代谢异常、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久坐后站立困难等症状。肥胖患者需将BMI控制在24以下,减轻跟骨承重压力。
5、日常行为调整:
避免穿硬底鞋行走,选择足弓支撑型运动鞋。用网球进行足底滚动按摩每天10分钟,可松解筋膜粘连。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保持跟腱弹性。
每日摄入500ml牛奶补充骨骼所需钙质,进行提踵训练增强小腿三头肌力量,睡眠时垫高足跟减少筋膜牵拉。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排除跟骨应力性骨折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