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可通过氯喹、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药物治疗。疟疾通常由疟原虫感染引起,传播媒介为按蚊叮咬,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贫血及脾肿大。
1、氯喹:
作为经典抗疟药,氯喹通过干扰疟原虫核酸代谢发挥作用,对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敏感。服药期间需监测心电图QT间期,妊娠期患者需评估风险收益比。该药在疟疾流行区仍作为一线用药储备。
2、青蒿琥酯:
青蒿素衍生物能快速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尤其适用于恶性疟治疗。静脉制剂用于重症疟疾抢救,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网织红细胞一过性降低。需与长效抗疟药联用以降低复发率。
3、双氢青蒿素:
复方制剂常与哌喹配伍,通过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膜结构。儿童用药需按体重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完整疗程以防耐药性产生。对妊娠早期患者需谨慎使用。
4、伯氨喹:
主要用于间日疟根治,可清除肝内休眠体。用药前必须检测G6PD酶活性,缺陷者禁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溶血性贫血,需与氯喹序贯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5、甲氟喹:
多用于恶性疟预防,半衰期长达2-3周。耐药地区需与其他药物联用,精神病患者慎用。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或驾驶,可能引起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疟疾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患者需使用蚊帐防止重复感染,居住环境应定期灭蚊。出现意识障碍、血红蛋白尿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疫区旅行者建议出发前2周开始药物预防。